相信喜欢看电影的同学一定知道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当然,除了他的官司争议之外,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他高超的导演才能和高水平的艺术水准。上映于2002年的《钢琴家》让他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很多同学也是因为这部电影才了解到这位导演。
今天我们以波兰斯基的新作《我控诉》这部影片,来回望19世纪末发生在法国的故事,但是最值得我们摄影爱好者观察和学习的,应该是导演的艺术视角和他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绘画的致敬,对绘画挪用的摄影呈现,波兰斯基从视觉上一不小心将整个写实主义和印象派的绘画搬上来荧幕。看过这部电影,仿佛走过一边美术馆,看过一边画廊的展览。
电影的情节故事改编自真实案件,讲述了法国军官阿尔弗雷德·德莱弗斯身为犹太人,被军事法庭判决为间谍,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反犹太运动浪潮,直到多年后才平反的故事。
电影中的摄影术
电影中的摄影史故事发生在1896年,这个时间正是欧洲工业化、城市化、市民化的成型阶段,在影片中,波兰斯基完全还原来时代风貌。在这个时期,摄影术已经从1839年发明的时间走过来60年,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不能缺少的新兴技术。电影中在笔迹学家的工作室中,详细描述了当时的工作空间中的相机和作为重要取证方式的摄影和照片。
我们知道,在摄影发展过程中的摄影室时期,照片的拍摄大部分是在摄影师的摄影棚内,由于在拍摄时需要光线,曝光时间也比较长,一般摄影室会在有天窗或者有开放棚顶的室内,这样在拍摄时会有比较好的光线条件,影片中这个笔迹专家同时也是一个摄影师和对人的身体有深入探索的科学家。
摄影中绘画的再现
在摄影中,我们经常会尝试模仿绘画的造型和构图形式。比如在拍摄人像摄影中,人物的动作状态,人物摄影的用光,我们就经常取材绘画,绘画给来摄影很大的启迪和基础养分。
大家都知道伦勃朗布光,这是在人像摄影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布光方式,这种用光方法的来源就是画家伦勃朗在绘画中使用的光线表达技巧。比如在拍摄人物造型的时候,我们同样也会借鉴绘画中的人物姿势,在3/4侧面拍摄人物会显得比较好看,就是在大量的绘画实践中得来的经验。
所谓的复古,其实就是追寻曾经的时尚
有很多同学看到这样的画面后会觉得,这种影片中的内容是一种复古。在摄影拍摄中,我们也经常会观察到复古元素,在后期制作上,修图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些色调或者滤镜在追求一种复古的色调,复古的感觉。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复古,其实在曾经就是时尚。之所以会被今天的我们重新拾起,也正是那时流行的元素又一次螺旋上升。
影片中在巴黎生活的场景和人物服装上,体现了当时社会流行的色彩和款式。在阴郁潮湿的巴黎街头,各类店铺中,植物花卉,装饰摆件无不流露着时代感的形式。这种感觉一方面有款式和形态带来,一方面由色彩带来,画面中的黄绿色调天然的形成了复古元素中最为核心的要素,色调质感。
每个时期每个地区在在我们的印象中复古的色彩和质感是不同的。在影片中19世纪20世纪的欧洲的复古就是温暖的黄绿色调为主基调,而日本的复古色调在我们的印象中可能就是青蓝色的。
这种印象中的差异形成了我们对摄影色彩的基本认识,在日常拍摄中,照片的色彩倾向,或者说整体的色彩感觉可以影响我们照片的视觉效果。复古效果可以是一种复古色调表现下的摄影色彩。比如我们想要体现一种中国的复古色彩在80年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调子呢?相信同学们在印象中已经有了符合那个时代的复古色彩了。